比鸡蛋还大的荔枝!来自天河这所高校!

kb体育官方入口

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kb体育官方入口 > 新闻动态 > 比鸡蛋还大的荔枝!来自天河这所高校!
比鸡蛋还大的荔枝!来自天河这所高校!
发布日期:2025-06-27 20:24    点击次数:107

比普通鸡蛋还大的荔枝

你见过吗?

“仙桃荔”

平均重60克,最大可达110克

因形如小仙桃而得名

是华农团队历时15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

果大肉厚味甜!

“仙桃荔”上新

“仙桃荔”是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胡桂兵教授团队历时15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肉厚味佳,可与白糖罂等早熟品种同期上市,常温条件可储存5至7天,低温条件下可保存一个月。

自2008年起,胡桂兵教授团队以“紫娘喜”为母本、以“无核荔”为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最终选育出综合性状较好的“仙桃荔”,2023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授权。

2024年3月首次引入茂名进行区域性示范种植,目前高接换种的2500株果树中有2000株挂果,产量6万斤左右。

“山还是那个山,地还是那个地,树还是那棵树,一旦品种改变,经济效益增加5到10倍。”胡桂兵表示,除茂名之外,“仙桃荔”已在广东徐闻、雷州、廉江、麻章、阳西、从化、增城以及云南、海南部分地区进行试种与观测。

目前,“仙桃荔”采用品种权区域授权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示范推广,已与部分企业达成合作,今年市场上已有少量销售,未来有望规模上市。

“未来,我们将联合有关单位和企业,进一步加强品种特性、区域适应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做好市场营销,推动相关品种品牌化发展。”胡桂兵说。

胡桂兵在果园检查挂果情况

截至目前,华农已主持或参与育成荔枝新品种19个,包括观音绿、岭丰糯、井岗红糯、巨美人、冰荔等,为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品种基础。

作为国内荔枝科研的“排头兵”,华农还深度参与了位于茂名的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建设,通过对控制性状的基因研究,从品种创新的源头为荔枝产业链发展寻找突破口。

教授“蹲点”传帮带

失管果园变示范点

距离电白“仙桃荔”果园70公里外的高州曹江镇华坑村,有一个果园格外引人注意:整齐平坦的山路蜿蜒而上,不同品种的果树错落有致,不少树干上挂着二维码、系着实验标识卡,园内还建有气象监测设备。

果园管理办公室门外停放着两台农用机器,墙上“华南农业大学永根科技站”的金色牌匾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正是华农园艺学院教授陈厚彬团队在高州的驻扎服务站点。

这个100多亩的果园曾经“失管”近10年,但自从陈厚彬团队2021年“蹲点”驻扎后,半年就实现了“改头换面”,目前已成为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认证的试验示范基地、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农村科技特派员重点派驻任务基地,最近成功完成海关出口基地认证注册。

“从去年1月到今年5月,我们一共有300多天都来了果园帮忙。”团队成员、华农园艺学院教师苏钻贤介绍。

团队积极利用学校农业机械等学科优势,指导果园因地制宜开展宜机化改造,能够将荔枝管理效益提升8至10倍,复产建设第一年平均亩产便实现1300公斤。

陈厚彬在果园指导果农和学生

在基地的示范效应带动下,华坑村8000多亩荔枝园的管理率从60%提升至80%。从果园管理的角度,团队接下来计划进一步做好果园生态化宜机化改造,打造智慧荔枝园。

多学科合力支撑教授“天团”还有给“荔”大招

荔枝的保鲜难题古而有之。从效率提升的采摘机器,到“锁住时间”的“冻眠”锁鲜,华农教授“天团”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围绕荔枝产业难题各出“大招”。

华农优品与茂名高州联合推出的早熟荔枝优品系列

采摘机器人,10秒1串!

荔枝的采摘一直是令果农倍感压力的环节。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像荔枝这样的轻量级水果,智能机器人能否取代人工进行采摘,大幅提高效率?

华农工程学院团队牵头设计的采摘和运送协同作业的荔枝采摘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可以让机器人感知到周围的环境,从枝叶间“看到”荔枝,并分析出果实当前的状态如何、是否可以采摘。采摘频率可变可调,最快10秒就能摘下一串,成功率约为90%。

荔枝采摘机器人演示

同时该设备能够完成自动避障和运动规划,可以自由地“行走”在果园,规模应用后可大大提升荔枝采摘效率。团队还通过在工业级无人机上安装雷达、采摘执行器、深度感知摄像头和视觉处理器,配合针对小目标果实的检测算法,实现空中采摘。

冻眠锁鲜,系统突破!

都说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但在华南农业大学的广东省功能食品活性物重点实验室,应用了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的荔枝,配合真空包装,保鲜期最长可达18个月,解冻后依然能品尝到果实的鲜甜。

实验室里,荔枝分析检测技术正在研究荔枝品质

该技术为荔枝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的重要内容

真空包装的荔枝正在“冻眠”

荔枝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的出现,会对荔枝加工带来怎样的惊喜?华农食品学院教授、广东省功能食品活性物重点实验室主任曹庸介绍,团队已在该技术的研发应用上取得系统性突破,不仅与企业合作建成了茂名首条示范性智能化加工线,更完成了对不同品种荔枝从原料采收、预处理到速冻锁鲜、冻藏休眠及解冻还原全过程的系统性跟踪,为精准锁鲜提供了理论根基。

同时,团队还在荔枝果肉、果皮和果核的活性成分功能研究上取得成效,并新开发一种高效低温萃取技术,应用于功能性发酵荔枝多糖、荔枝鸡尾酒、气泡酒、雪糕、冷冻浓缩汁等深加工产品,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趋于成熟。

“这些突破性进展来之不易,凝聚着学校多方面的创新成果。”华农有关负责人表示,华农荔枝科技创新团队一直致力于为荔枝全产业链提供科技支撑,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13个岗位科学家中有7位任职华农,服务品种改良、栽培与土肥研究、病虫草害防控、机械化、加工和产业经济等环节,支撑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服务辐射全国荔枝主要产区。

今年是广东“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华农深度参与茂名市“百千万工程”工作,2025年5月与高州市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推动荔枝等高州“土特产”技术攻关和产业体系建设,打造校地赋能“百千万工程”新标杆。

甜蜜果正在成为“致富果”

为给“荔”的华农团队点赞!

素材来源丨华南农业大学

部分图片丨南方+

编辑丨柯碧贤

初审丨李翔宇

复审丨张煌平

终审丨关星杨

签发丨余   彦

出品丨天河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丨广州天河发布

投稿邮箱丨gzthfb@163.com



Powered by kb体育官方入口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